:::

針對媒體10月3日發布之「中山大學黑潮研究驚見大量銫 美俄核彈試爆殘留比福島高千倍」之回應說明


更新時間:2022-10-03 18:47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QRCode 列印

提供單位: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
刊載日期:2022-10-03

針對媒體10月3日發布之「中山大學黑潮研究驚見大量銫 美俄核彈試爆殘留比福島高千倍」,原能會謹以核能安全主管機關立場,說明如下:

一、

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於107年至110年委託國立中山大學協助執行台灣海域環境輻射背景調查,協助海水、沉積物、岩心等樣品取樣及數據分析等工作。

二、

歷年海域輻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周遭海域中放射性銫,於黑潮200到400公尺深處有較強的輸送量,會於台灣東北角湧升至東海表面,這項發現獲世界頂尖期刊「海洋污染公報」刊登。

三、

然而目前國際間已無核子武器試爆,海洋中人工放射性物質已相當微量,輻射偵測中心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周邊海域海水及海生物的放射性銫活度,均遠低於我國「環境輻射監測規範」之紀錄基準,並無輻射異常現象。

四、

媒體報導所稱海洋深水放射性銫會湧升至表層水處,可能被藻類、海洋生物吸收後影響人類一事,因目前並無輻射異常事故,對國人並無影響。

五、

未來因應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海洋,原能會已規劃海域監測計畫,將持續監控我國周邊海域環境輻射變化,守護我國輻射安全。